每天早上,松江的上班族们都要经历一场“生死时速”?泗泾站早高峰单站客流1.8万,可地铁9号线6节编组的设计运能才4.3万人次/小时,这就好比一辆只能坐4个人的车,却硬要挤上5个人,能不堵吗?更让人头疼的是,上海南站的普速列车迁入松江站后,日均2万旅客中有70%都要换乘9号线,这无疑是给本就拥堵的地铁雪上加霜。为了能有个座位,不少乘客甚至要提前10分钟“逆向乘车”,平均得等23班列车才能挤上去,这通勤体验,简直苦不堪言。
为啥松江地铁会这么堵?这里面的问题可不少。松江到市区就靠9号线这一条轨交动脉,横向连接几乎没有,从松江到青浦新城得绕1.5小时,这谁受得了?而且泗泾、九亭、佘山这些地方集聚了60%的动迁房,泗泾就有25万人,83%的早高峰客流都单向涌入市区,职住分离的问题太严重了。再看看枢纽衔接,9号线就只对接松江枢纽,公交接驳也不给力,这不是逼着大家都去挤地铁嘛。
其实,这背后反映的是规划与增长的错配。2007年9号线刚开通时,松江才30万人口,可到了2025年,人口都上百万了,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。南北向发展跟不上,东西向又过度延伸,交通网络的系统性缺陷就暴露出来了。有轨电车T1/T2日均客流才2.53万,根本不够看,沪松公路日均8万车流,早就超负荷了。产业和居住也失衡,G60科创走廊发展得红红火火,可周边社区却像“睡城”,大家都得到市区上班,这通勤压力能不大吗?
不过别担心,解决办法已经在路上了。轨交网络扩容可是个大招,松江快线规划中,160km/h的市域铁路,从徐汇到松江新城只要25分钟,比现在的9号线提速50%,能分流不少长途客流。嘉青松金线2035年建成后,能串联四大新城,分流9号线30%的跨区客流,松江枢纽还能直连沪苏湖高铁。12号线西延2027年通车,洞泾站换乘9号线,能分流大学城15%的客流,还能衔接漕河泾开发区,这可太方便了。
枢纽能级跃升也很关键,2028年建成的松江枢纽,9台23线的复式枢纽,整合了9号线、嘉青松金线、松江快线,日均能承载50万人。站城融合设计也很贴心,免安检通道连接铁路和地铁,还有P+R停车场和公交无缝接驳,以后换乘可就轻松多了。
城市功能重组也在推进,佘山站TOD开发2026年启动,综合体串联欢乐谷和辰山植物园,能把游客转化为在地消费群体。产业轴向布局也有规划,23号线二期贯通G60科创走廊和紫竹高新区,促进职住平衡,以后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了。
这些措施可不只是解决交通问题,更是在推动城市升维。市域铁路160km/h的速度,彻底改变了通勤的时空尺度,以后从松江到徐家汇只要25分钟,再也不用在地铁里挤成“肉饼”了。枢纽经济也能带来新机遇,320米的地标塔楼构建“出站即中心”的站城共同体,影视IP和科创总部的导入,让松江的发展更上一层楼。四网融合战略更是将松江打造成新城建设的典范,304560分钟的通勤圈,让生活和工作更加便捷。
未来的松江会是什么样?到2035年,早高峰泗泾站再也不用“逆向乘车”,本地就业率能提升到70%以上,佘山站综合体年接待游客千万级。嘉青松金线通车、松江快线贯通、枢纽客流突破50万/日,这些目标都在一步步实现。
从“睡城”到“功能城市”的跃迁,松江正在书写独立节点城市的中国方案。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支点,沪苏湖铁路和沪昆铁路南移,实现高铁普铁“同桥并行”,中老班列“G60号”链接东南亚,松江的未来不可限量。
你觉得这些措施能解决松江的通勤难题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嘉正网-资炒股门户-正规炒股配资网-正规炒股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